今年上半年,国际形势风云变幻。从地缘政治关系看,叙利亚内战继续胶着;俄罗斯被西方集团再次孤立;英国脱欧问题继续争吵;朝鲜核危机突现曙光,不仅与韩国尽释前嫌,还与美国实现65年来首次握手;伊朗核协议突然被废,石油危机再次笼罩波斯湾。从经济关系看,美国政府在全球掀起贸易战,欧盟不再“盟”、北美不再“美”,尤其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全面升级,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威胁。
五、石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
全球石化产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。尤其是去年以来,全球石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。我国石化产业上半年增长良好,下半年虽受到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,但全球经济复苏的惯性仍在,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不断显现,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,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6.5%以上、石化行业全年保持10%以上的增长都是充满信心的。当然,在分析制约因素和挑战的同时,我们还应把握石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。
1、炼油行业正经历新一轮景气周期
美国得益于页岩气革命,使原油产量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,并给美国石化产业注入新的生机,已连续4年都有新炼油装置建成投产。去年全球炼油总能力超过1亿桶/天,其中亚太地区占36%。并且,亚太和中东成为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地区,贡献了全球90%以上的新增炼油能力。
2、烯烃产能快速增长和原料轻质化是最新趋势
2010~2015年,全球乙烯产能年均新增300万吨,其后连续3年增速明显加快,将高达700万吨/年。烯烃新增产能当中,丙烯多用丙烷脱氢工艺;乙烯主要是乙烷裂解路线,传统石脑油裂解制烯烃的占比正逐年下降,全球石脑油乙烯占比已由2000年的61%下降到2017年的43.8%。
3、中国成为石化产业增长最快的国家
在我国石化产业,去年又有中石油云南1300万吨/年和中海油惠州二期1000万吨/年装置投产,原油一次加工总能力达到8亿吨/年左右;去年加工原油5.68亿吨,产能利用率71%。今年四季度将有大连恒力2000万吨/年和浙江石化一期2000万吨/年装置建成投产,石化装置的集中度和炼化一体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。2017年,亚太地区新增炼油能力78万桶/年,占全球新增炼能的82%。其中,中国新增66万桶/年,占亚太地区新增量的85%。
据最新预测,“十三五”末我国炼油总规模将达9亿吨/年。随着经济增速放缓、人口峰值和汽车保有量峰值到来、燃油效率提升、新能源替代,中国的成品油市场也将饱和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柴油消费已现平台期,汽油消费将在“十四五”期间达到峰值;煤油消费还有10年的增长期。到“十三五”末,高端化工新材料、特种纤维、高端膜材料等受关键技术的制约仍将是短板;乙烯当量消费还会有一定缺口;但目前规划的PX项目若顺利实施,将供大于需。
4、全球石化产业大格局正在形成
从全球大坐标看,近几年呈现“343”的分化与大格局态势。第一个“3”是“三热”,即亚太、中东、美国,这是炼化产业发展最快的三大区域;“4”是指“四冷”,即欧洲、非洲、南美及前苏联地区,这4大区域的炼化产能一直处在停滞与萎缩状态;另一个“3”暂且定义为“三强”,即美国、欧洲、中国,当然中国离石化强国还有较大差距。